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写过,中国人均制造业产值(注意是制造业,不是工业,制造业不包括采矿,热水煤气等。)已经大大超过了发展中***,显示出明显的领先优势。
与进入世界经济前20名的发展中***相比,
2015年人均制造业产值,
中国是墨西哥的1.46倍,土耳其的1.3倍;
中国是俄罗斯的2.01倍;中国是巴西的2.69倍;
中国是印度的9.9倍,中国是印尼的3.4倍。
世界经济第20位,中国经济总量5%多一点,其他***的比较意义不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也就是说,与世界主要发展中***相比,我们的人均已经是他们的1.3-10倍。
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制造业产值已经达到美、日、德等发达***三大行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以2015年为例。
中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是美国的35.5%;
中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是德国人均的27.8%;
中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是日本人均的33.4%。
其实现在已经是2018年了,中国人均制造业产值占美、日、德的比重会在上述数字的基础上增加。
中国制造业人均已拉开与发展中***的差距,但与发达***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已经处于下一步是发达***的阶段。
当2025年左右中国人均GDP和人均制造业产值达到发达******低门槛时,中国模式一定会成为人类历史产业升级的教科书。
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争夺中国制造的话语权。对比美国日本德国制造业,2018年中国人均制造业产值差不多是他们的40%。虽然总体上不如他们高端,但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比他们先进。也就是说,既有他们超过我们的地方,也有我们超过他们的地方。
贬低中国制造的人已经形成了一个逻辑体系:
“国外不是技术上做不出来,而是自愿放弃。”
“主动放弃的原因是因为利润低,附加值低,所以产业转移到中国。”
“中国制造处于世界***低端,而且都是组装货。”
当我们听到这些错误的信息时,我们的***反应往往会觉得好像真的是这样,但这显然不是真的。中国制造在任何领域都不是世界上***低的。
如果说中国制造业是世界***低的,那么人均制造业产值远不及中国工业强国。墨西哥、印尼、土耳其、俄罗斯、印度、巴西在制造业的位置在哪里?地下室?
再者,那些不如这些发展中工业强国的***的制造业在哪里?
真的是“不是技术上做不到,而是自愿放弃”吗?
比如智能手机中的处理器、基带芯片等高附加值产品,日本就无法制造。日本的索尼、夏普、京瓷仍然设计生产智能手机,但核心处理器和基带芯片必须从美国进口。
再比如,中国ARJ 21支线客机于2002年立项,2015年底交付,***今已有两年多的商业飞行时间。日本支线民航技术MRJ于2003年成立,2020年前不会交付。
2018年1月,心急的美国东方航空公司决定取消2014年9月发出的40架MRJ订单。
MRJ(图/东方IC)
事实上,据台湾省《中国时报》2018年1月26日报道,2011年,由于当时负责MRJ研发的三菱集团进展缓慢,美国波音公司曾向三菱R&D中心前主任建议直接使用波音737的驾驶舱,被有骨气的日本人拒绝,坚持自主研发。
到目前为止,MRJ的R&D成本已经超过***初的估计近2000亿日元(118亿***),并扩大到近5000亿日元(245亿***)。为了加快研发速度,三菱重工的宫永云社长在2018年1月采取了大量雇佣外国技术人员的方针。
目前,在MRJ约2000名R&D人员中,有600多名外籍R&D人员,占比高达30%。
日本不得不依赖外国R&D工程师开发支线客机,这反映了中国的落后技术。
再比如,德国制造在我们眼里是高端模式。事实上,他们做不了手机处理器和基带芯片,也无法自主研发制造民航客机。
中国SMIC的制造工艺虽然远远落后于中国台湾省的TSMC、南韩的三星、美国的Intel、GF,但也比德国先进。
2017年第四季度,SMIC的28纳米先进制造工艺占其收入的11.3%。
再比如深水载人潜水器设备,德国造不出来。目前能正常下潜和工作的深水载人潜水器操作人员只有5人。美国阿尔文号6000米,法国鹦鹉螺号1985年6000米,俄罗斯和平号1987年6000米,日本深海号1989年6500米,中国蛟龙号2012年7062米。
美国也有下潜一万米的潜水器,但没有作战功能,只用于勘探。
再比如***电网的UHV传输设备,是不折不扣的高端产品,也领先于德日。
UHV传输设备(图/东方IC)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其实中国能造,但是还有很多高端产品德国、日本或者美国造不出来。
所以正确的说法是,中国是世界上***一个横跨中高低端的超级工业***。我们现在的短板是高端产业的份额还不够高,还有很多东西我们目前做不出来,需要不断加强。
今天,本文探讨中国制造的升级路线图。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制造在两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一个是家电行业,一个是消费电子行业。从这两个行业,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制造的升级路线。
虽然我们在家电和消费电子领域打造了美的、海尔、格力、华为、小米、联想、OPPO、vivo等一批***的电子品牌公司,
然而,在中国网上,这些公司一直被认为只是组装商品,但每当有关于这些公司成就的新闻,就会有人在下面的评论中说,“某某的核心部件都是进口的,价值和利润都被外国人赚走了,而中国只赚可怜的几块钱组装费。”
此外,关于日本在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品牌领域的衰落,很多人说“日本放弃了低端的家用电器和电子终端产品,转向了价值更高的核心零部件领域,掌握了价值链的上游”。这个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这种说法对吗?当然是错的,而且是完全错的。
这完全忽略了品牌和系统集成的高价值,低估了系统集成和工程的复杂性,完全忽略了掌握系统集成技术和能力对于一个***的意义。
作为一名理工科毕业生,我在大学的时候,我们有一门课叫系统工程,是一代中国科学大师钱学森先生的作品。
我在课本上一看到作者的名字,上课就很认真,可是十几年过去了,我几乎全忘了,觉得很惭愧。什么是系统工程?根据钱老的定义:“系统工程是组织和管理一个系统的计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对所有系统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论系统工程》,1982年)
这堂课***少告诉我们,完成一个系统,尤其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当然,对了,钱学森还有另外一本经典著作,写于60年代初,到今天已经50多年了。名字很科幻,叫《星际航行导论》,是他当时在中科大教的教材。它对火箭设计、原子发动机、宇宙飞船的行星际轨道选择、风帆、宇宙飞船辐射防护设计、人员生命保障系统等都有详细的描述。,也很容易理解。
在商业竞争中,完成一个复杂精密的系统,同时比竞争对手更有竞争力,***终得到市场认可在市场上打响品牌,是一件高度复杂和困难的事情。是供应链、渠道、R&D、管理、市场、物流、营销、仓储等综合能力的集合。系统越复杂,对综合能力的要求越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商业竞争力。
一个***要掌握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品牌的系统工程能力,要有强大的竞争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们说的组装制造,只是打造品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以家电为例,做一个有商业竞争力的家电品牌,***不是低端。
下图是欧睿国际发布的2017年白色家电全球份额。全球前五分别是海尔、三星、LG、惠而浦、美的。中国、韩国和欧洲品牌占主导地位。
其实如果扩展到全球前20的家电品牌,会发现都是中、美、欧、日、韩品牌,除了中国,都是发达***。
并充分说明做好家电等消费品牌的不容易。
中国能有海尔、美的、格力这样的品牌,已经很了不起了。
再比如白色家电中家里用的酒柜,一般都是中产***或者有钱人家里才有。位列全球前五,除了中国海尔全球***,其他四家都是欧美公司。这是一款不折不扣的高端电子产品。
以格力为例,做系统集成,做品牌,可以给一个***带来巨大的价值。
能够成为一个体系和品牌,对一个***来说意义重大。
下图是家电的格力电器财报。2017年前三季度为1120.27亿元,净利润154.51亿元,净利润率13.8%。
格力2017年净利润超过200亿***应该没有问题。按照6.75的汇率,就是29.63亿美元。这是什么水平?下图是2017年世界500强中的日本企业。根据我们的净利润排名,格力在所有日企中可以排到第12位。
如果只看制造业,格力的净利润可以排到日本第四,仅次于丰田、日产、本田。
其他日本制造公司,如松下、索尼、日立、夏普、电装、普利司通、铃木汽车、三菱化学、佳能、住友电气、爱信精机、新日铁住友、富士通、三菱重工、马自达汽车、NEC、大金工业...都超过了格力的净利润。
我们来对比一下德国的格力。下图是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中的德国企业。格力2017年净利润29.63亿美元,在所有德国企业中排名第11位。
如果只看制造企业,格力2017年净利润在德国工业企业中可以排第八,仅次于戴姆勒、宝马、西门子、大众、拜耳、巴斯夫、大陆集团。
但放眼制造业,格力能排到日本制造业净利润第四,德国制造业第八。
都在前十名。格力并不是国内净利润***高的家电集团。海尔和美的的净利润都比格力高。所以做家电品牌真的不赚钱?显然不是。
事实上,在日本这样的***,大金空调和三菱空调仍然在市场上销售,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但在中韩的竞争下,份额在逐渐缩小。
当然,顺便对比一下美国的格力,也能感受到美国的强大。
格力29.63亿美元的净利润,在德国所有企业中可以排第11位,在日本所有企业中可以排第12位。在美国能排多少位?仅排在第64位。
如果只看美国的制造业,净利润高于格力的公司有苹果、强生、IBM、宝洁、思科、通用汽车、通用电气、辉瑞、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英特尔、安进制药、艾伯维制药、高通、洛克希德·马丁、联合技术(旗下西科斯基和普惠发动机)、3M、波音、霍尼韦尔、福特汽车、陶氏化学。
横跨军工、电子、通讯、汽车、食品、制药、航空、化工等领域。
也就是说,格力的净利润可以排在美国制造业的第26位。
如果看格力的毛利率,高达30.43%,是全球同行业***高水平之一。
也就是说,格力每百元销售收入中,30.43元是净利润+税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中管理费用包括R&D人员工资,销售费用包括营销广告费用、销售人员工资等费用,这些都流入了中民的腰包。
剩下的69.57元营业成本还包括一部分研发支出,格力5万多工人的工资,投资厂房、办公楼、设备带来的资产折旧,购买原材料的运输费用等。,也是在中国度过的。
所以格力虽然没有公布采购零配件的成本,但是这个数值肯定是低于69.57元的,我们是按照60元来算的。也就是说,格力掌握了系统集成和品牌。即使包括空调外壳在内的所有零部件都是100%进口,中国仍然可以从一台空调中获得40%的产值,这是任何空调零部件都无法达到的增益。
再者,根据2017年6月董明珠在第三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上的发言,格力空调已经占据了全球30%的市场份额,所以我们可以说,即使所有部件都是100%进口,仅格力一家的系统设计、制造、品牌,就让中国占据了全球空调行业总价值的30%*40%=12%。
其实不仅仅是系统设计、制造和品牌,格力空调部件基本都是从国内采购,其凌达压缩机自己生产空调压缩机,99%的空调部件都是国产化的。
另外,中***电品牌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虽然在本土市场成功逆袭,但在海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依然不高。
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共出口空调4267.1万台,同比增长9.8%,规模创历史新高。但是大部分都是贴牌生产,品牌出口还是很少的。
以美国空调市场为例,这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2017冷年,美国空调市场达到1094万台。
下图是2017年的份额。海尔集团通过收购获得***份额,美国空调市场份额TOP5:海尔+GE家电双空调品牌占比27.2%,伊莱克斯17.7%,LG11.1%,Kenmore 5.8%,惠而浦2.5%。国内除了海尔,没有其他空调品牌能跻身本土市场前5。
其实海尔拿***主要是因为GE品牌,而不是海尔品牌。
2017年,在东南亚,海尔是***一个排名***0的中国空调品牌,主要市场被日本品牌占据。中国空调品牌只在部分***有优势,比如巴西、俄罗斯、中国。
在推出海外品牌方面,中国的家电领域不如中国的智能手机品牌。
我们也可以以智能手机为例。2017年智能手机前十名只有中国、美国和韩国。
基于2017年9月IHS Markit发布的详细材料成本报告,
一部64Gb版本的Iphone 8,BOM成本为247.51美元,约合***1671元。iPhone 8的价格高达5000***。
系统设计和品牌的附加值占手机的70%。
华为、OPPO、VIVO、小米等也是如此。
以OPPO R11S为例,64G版售价2999元,但其硬件成本不会高于iphone 8 1671元的成本,所以我们按照1400元来算。
设计制造一款OPPO R11S,成功以2999元的价格销售。即使其硬件100%进口,中国也能从中***少获得1599元,占比53.4%。
所以对于一个***来说,只要能做系统设计、制造、做品牌,做出能在市场上竞争的智能手机,即使材料100%进口,也能产生巨大的价值,养活大量的国民,从工程师、物流人员、工厂工人到手机店的销售人员。
而且获得的价值可以随着品牌的中端和高端不断提升。
在OPPO手机店卖手机的弟弟或妹妹,每卖出一部手机,可能会获得高达200元***的提成。其实他(她)也是中国企业掌握系统集成能力和品牌推广的受益者。以前卖山寨,能从200块钱拿提成吗?显然不可能。
为什么OPPO工程师的工资能超过索尼夏普?掌握系统设计和品牌的成果。
2016年,中国有两家OV公司创造了奇迹,实现了超过100%的增长。2017年,OV的两项海外出口也表现良好。
2017年7月,看到一张南亚克什米尔冲突的新闻照片,背景是OPPO的手机店和海报。
当然,在这样的新闻下,留言的都是进口的核心部件,国产手机只是组装货,并没有什么技术。看到这样的消息不知道说什么好。
深圳大大小小的手机公司HR都知道OPPO年终奖高,一般很难招到OPPO的员工,尤其是东莞OPPO的工程师。
之前从华为的兄弟那里了解到,他们去挖OPPO和vivo的工程师的时候很头疼。他们打电话聊天,有兴趣跳到华为终端的人不多。
一个在东莞OPPO工作的工程师,本科毕业两三年,一年能挣20-30万***。这个收入在东莞还不错。
其实不光是OPPO,其他国产手机厂商,比如VIVO、小米、华为,工资都很高。如果中国要找一个大学生工作几年后工资普遍在20万***以上的行业,智能手机肯定是其中之一,这就是系统集成和品牌带来的价值。
下图是2018年2月OPPO在前程无忧网站上发布的职位,都明确标明了薪资范围,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比如CMF创意设计师,即负责OPPO手机表面色彩、材质、处理的设计师,要求3年本科经验,工资2-2.5万元/月。注意,这个工资不包括年终奖。
与CMF相比,软件的工资更高。安卓工程师、无线软件工程师、图像效果工程师、摄像头驱动开发工程师三年工资25000-30000/月,比硬件高5000元。
当然,在目前***火***缺人才的人工智能领域,薪酬已经爆炸到其他岗位了。OPPO上海招聘三维人脸建模工程师,明显是跟进苹果的Face ID搞人脸识别,两年本科工资4-5万元。
与我们日本电子行业同行相比,OPPO和VIVO工程师的工资收入已经超过日本标杆电子企业。
下图为2016年,日本索尼公司向硕士毕业生支付了25.1万日元(约合***1.46万元),向本科生支付了21.8万日元(约合***1.267万元)。
下图为日本夏普公司向研究生支付23.4万日元(1.36万元***),向本科生支付21万日元(约1.22万元***)。
我们可以看到索尼和夏普的日本电子产业指数企业给新员工的收入***年都在10万***以上,仍然高于国内智能手机企业给应届毕业生的薪资。
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手机企业员工的工资会快速增长。从OPPO、VIVO等公司毕业两三年左右的工程师,会很快达到20多万***的年薪,不比在索尼、松下、夏普工作的日本同行差。
我们以索尼的本科工资为例。月薪12670***。我们假设有6个月的年终奖,也就是一年18个月的工资,年薪22.8万***,即使三年内涨20%(其实日本企业的薪资水平已经20年没涨过了,很少有日本企业能实现这个涨薪),毕业三年后就是27.36万***。
和上面OPPO工程师的工资相比,没什么优势。
事实上,如果工作时间继续延长,比如5-10年的工作经验,甚***3-5年,像OV这样的公司员工,以R&D工程师为例,会很快进步到30多万***。
日企同行的加薪幅度是不可能和中国公司相比的,也就是OPPO、vivo等公司的R&D和营销人员在30岁之前的收入会超过索尼、夏普、松下等日企员工的收入。
国内总有人攻击,说中国手机品牌都是组装货,没有核心技术。日本不是做不出有竞争力的手机品牌,而是不屑于做低端产业,转向核心零部件等高科技领域,赚了很多钱,所以退出了竞争。
我们以售价2999元的OPPO R11S为例。即使零件100%来自日本,中国获得的价值是1600元,日本获得的价值是1400元。
从之前能做价值2999元的生意,到现在放弃系统和品牌只做价值1400元的零部件生意,是进步还是倒退?
如果Iphone 8更夸张一点,价格高达5288元,其零部件总价值只有1671元。说日本放弃了不赚钱的低端产业,进入了更赚钱的核心零部件产业,是很可笑的。
事实上,日本不可能拿到1671元部分的100%份额。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写过,以苹果为例,苹果的200家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中,日本企业只有40家,占比超过20%。这意味着,在1671元的零件中,日本能获得的价值只有几百元。
以索尼为例。人们常说,索尼已经放弃了低价值的手机业务,转向了价值更高的半导体业务。高端旗舰手机的摄像头芯片是索尼的。
下图是Iphone8的拆解报告。相机模组总价值32.5美元,按6.75的汇率折合***219.4元。中国的欧菲光和虞舜光学已经成为世界前两名的相机模组。华为Mate 10的摄像头模组供应商是虞舜,欧菲光是苹果的摄像头模组供应商。
其实索尼做的CMOS传感器是相机模组的一部分,价值几十元。
诚然,索尼在CMOS传感器上的份额一直在增加,也取得了战术上的成功,但总体而言,放弃做终端品牌对索尼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战略失败,也是对其品牌价值的极大浪费。
从OPPO工程师工资超过索尼员工可以看出,做终端品牌意义重大。
请注意,这并不是说摄像头芯片不重要或者没有价值。
系统设计、制造和品牌非常重要,
富士康只是系统集成的一部分:代工。
它在中国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工人工资一般能达到4000元以上。
这也是很多人对中国制造的误解。他们认为中国制造只是组装代工的一个环节,完全没有意识到系统设计、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品牌所带来的巨大价值。
我们可以从另一张图中看出,退出产值空间巨大的系统设计与集成领域是什么影响。下图是世界银行的日本制造业增加值。1995年高峰期,制造业产值1.279万亿美元,2015年制造业增加值8924.76亿美元,下降30%。
其实日本在一个大型系统集成领域还是有优势的,那就是汽车。为什么说汽车工业是日本的命脉?看看2017年《财富》日本企业就知道了,制造业净利润前四是丰田、日产、本田、斯巴鲁。
如果日本从汽车系统设计和品牌上撤退,放弃高价值的汽车设计和品牌业务,转而只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值现在不会超过8000亿美元,人均***不会超过现在的3万美元,而是进一步下降。
掌握了系统和品牌,中国下一步一定是逐步征服零部件的市场份额。
对于地球上90%的***来说,他们永远做不出世界前三的品牌。
有些发达***,有些能在某些领域建立品牌,却没有野心自己设计制造所有的零部件。
如文中所写,对于规模较小的***来说,系统设计和品牌带来的产值已经非常丰厚,它们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纵向整合和控制所有上游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
但是中国不同,
中国产业升级的***步是横向进入各个领域的系统设计,掌握系统能力。
除了消费电子、家电、高铁、航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电网和通信网络,还有两场攻坚战:
一个是包括大飞机和支线飞机在内的民航飞机产业;
另一个是人类***大的产业:汽车工业。
尤其是汽车工业,工业的命脉,德国和日本***大的工业公司都是汽车公司。
在其他领域,如工程机械、医疗设备、化工装置、船舶、精密机床、机器人等。,中国进展缓慢,系统领域的关键问题仍然难以攻克。
不要纠结于某个发动机,某个设备,某个零件是进口的。如果你掌握了系统设计,做了品牌,做了中高性能的系统,其实就能掌握产品产业链一半的产值。这一半是估计,有的会高,有的会低。
当然,对于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仅仅做一个系统是不够的。
在掌握了系统设计能力之后,第二步一定是垂直进入上游,实现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
其中,***难的是中国每年耗资2000多亿美元的***个进口工业集成电路。其他还包括发动机、轴承、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玻璃基板、汽车零部件等等。
我们也要有信心:掌握了品牌和系统设计,手中有了份额和市场,必然会带动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中国所有的行业都呈现出非常清晰的客观规律。中国企业越是在系统和品牌上有优势,国内上游零部件产业就越强大。
我们来对比一下国内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和国内的消费电子零部件行业。
自主品牌仍然薄弱的中国汽车行业,
在《汽车新闻》公布的2017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0强榜单中,中国仅有5家企业入围,占比仅为5%。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全球每年售出9000多万辆汽车,其中中国只有1000万辆,仅占全球的12%左右。
对比消费电子领域,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中国品牌的全球份额超过20%,智能手机品牌的全球份额超过50%。
所以,即使是要求***高、***苛刻的供应商苹果,2017年全球供应商也有20多家在中国,占比超过10%。
在拥有巨大优势的中***电行业,零部件几乎完全国产化。以家用空调为例,甚***可以说除了占成本1%的MCU外,零部件几乎完全国产化。
我们换个角度对比一下。
比较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和电子零部件工业,
汽车工业是人类***大的产业,远远大于电子工业。它有多大?
全球电子行业营收超过1000亿美元的公司只有苹果和三星两家,而汽车行业营收超过1000亿美元的公司有十家。
即使在中国,像华为这样横跨通信设备、企业IT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全球电子巨头,2017年的营收也是6000亿***,而上海汽车公司2017年的营收很可能达到8000亿***。
这么大的一个行业,根据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榜,全国收入100亿***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只有18家。
相比之下,我们电子行业上游有多少公司营收过百亿?
BOE、华星光电、深天马、新力国际、比亚迪电子、合力泰、深圳欧膜科技有限公司、兰斯玻璃、伯恩光学、深圳欧膜科技有限公司、虞舜光学、海思、紫光展锐、力士股份、瑞声科技、歌尔、东山精密、深圳欣旺达、惠州德赛、东冠ATL…...已经有20家公司了。事实上,如果,
相对较小的电子零部件行业,其实产生了更多的国内巨头。
所以中国产业升级的路线图其实是很清晰的。
即先掌握系统设计和品牌,再逐步向上游拓展。
而这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你总能在各种新闻或者网上的消息中看到某某子部件某某核心部件是进口的,但你掌握系统设计能力和中国的垂直集成能力只是时间问题。
让我们以核电为例。2017年8月31日,在科技部举行的核电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核电重大项目实施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秦志军表示,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国产化率总体已达85%左右。
他所说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主要是指从美国引进第三代AP1000技术后,经过重新设计和优化形成的CAP1000和CAP1400第三代核电。
2008年,第三代核电系统综合国产化率仅为30%。
换句话说,我们将在2008年设计系统,但70%的零件仍需进口。九年的努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017年终于超过85%。而且全部长期量产后,一定能达到90%,剩下的10%都是国际通用的,透明的设备。
从2008年到2017年大约10年的时间里,三代核电部件国产化率从30%提高到90%,其实是很快的,但是如果你在这十年里看各种新闻,或者在网上留言或者评论,你一定会看到“我在核电站工作,某某部件是法国进口的”“某核电站的一个密封是美国进口的”这样的事情。事实上,也许在你看到这些消息的那一年,或者第二年,这些不得不进口的零件就已经本地化了。
事实上,只要我们牢牢记住,中国所有的产业,只要制度设计和品牌做得好,上游的零部件就会迅速国产化,而一旦国产化,由于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在规模上的***优势,大部分国外企业就会失去份额甚***逐渐退出市场,这是客观发展规律。
因为我们吃透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真正掌握了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就能清楚地知道我需要什么样的零件,这将迅速推动国产零件的发展。
另外,掌握了品牌和系统市场份额的公司,也可以形成内循环的趋势。什么是内循环?我们以格力空调为例。他们占全球空调的30%,格力现在搞机器人和智能装备。显然,全球30%的空调将自动成为格力机器人的市场,而其他公司的机器人将逐渐被排除在外。
美的公司旗下的库卡机器人也是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发达***非常警惕,害怕中国开始设计和开发系统。2017年,中国C919飞机首飞成功。其实我们仔细看了一下C919的供应商,尤其是核心部件、发动机、航电系统、飞控系统,几乎都是来自与国外的合作,也因此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和嘲讽。“只是一个组装好的产品。”
事实上,作为***种自主设计制造的大型客机,只要中国掌握了系统设计集成技术,就完成了***重要的一步。只要掌握了系统设计能力,推出了中国商飞的品牌,就差不多获得了大飞机产业链的一半价值,更何况C919初期国产化率不低,可以达到50%,然后5-10年各种子部件全部国产化。
Finally, query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World Bank,
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NV.IND.MANF.CD? end=2015&start=1994&view=chart
In 2015, the global manufacturing output value was $12.157 trillion.
China's is 3.25 trillion US dollars, accounting for 26.73% of the world, maintaining a growth rate of 6%. The data for 2017 did not come out, but it is estimated that it has reached 30%.
By 2025, it is possible that China's manufacturing output value will account for 40%-45% of the world.
The expansion from system integration to upstream is the way that China Manufacturing is taking.
推荐阅读:
- 推荐文章
-
- 磁阀门锁具体是用来做什么的
- 电动不锈钢球阀的安裝维护保养检修
- 铜排导电软连接的激光切割加工工艺
- 齿轮泵电动机温度很高的缘故分析
- 变频恒压供水控制器跟无负压供水差别及对比
- 欧姆龙继电器常见问题
- 自动包装机的维护维护工作
- 接地铜排的防雷效果介绍
- 水银滑环使用须知
- 电流电压的大小对水银滑环使用的影响
- 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为什么会出现一些故障?
- 交流电容电抗器型号选择
- 电动调节阀流量特性类型
- 安全挂锁须具备的基本功能介绍
- 要辨别每台自动剥线机的优劣能够从下列几层面分辨
- 热缩管的四个***性质
- 热缩管是否环保?会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 冷缩电缆附件的使用寿命有多久
- 怎样挑选适合的电源浪涌保护器呢
- 防爆电动蝶阀是如何工作的?
- 防爆接线箱是否需要接地?
- 怎样对箱式变电站实验项目开展查验
- 软启动与传统式降压启动方法的不同点及对比
- 自力式调节阀型号的辨识方法
- 10KV避雷器与电容电抗器之间的优性对比
- 35KV避雷器的优越性能分析
- 安全挂锁制造时候必须关注哪方面的技术性呢?
- 装配式结构节点、接缝连接、结构拉缝施工工艺
- 高压环网柜的类型
- 环网柜的维护保养要做些哪些大家清楚吗?
- 智能一体化执行器的优势介绍
- 环网柜的制造材料介绍
- 带胶热缩管优点以及优势
- 结构拉缝板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 重力浇铸机较为容易发生哪些问题?
- 多功能电力仪表怎样进到和撤出程序编写状态
- 防爆电动执行器安装指南
- 分辨导轨开关电源常见故障方式与流程
- 乐清废品回收的重要性
- 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作用
- 名表回收价格是否与品质有关?
- 结构拉缝板厂家的发展趋势
- 工业插座功能类型分析
- 直流接触器的电弧特点
- 低压铸造机的技术故障特性
- ***式断路器故障预防措施
- 防爆配电箱维修流程以及方法
- PVC热缩套管保护的作用
- 35KV避雷器故障检查方法
- 双壁热缩管存储条件分析
Theme By sscmwl模板,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