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随着金属软磁粉末核心业务被确立为重中之重的发展方向,公司业绩有望充分受益于下游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高景气度。未来,公司将实现粉末冶金(P&S)、金属注射成型(MIM)、金属软磁材料(SMC)的协同发展,打造高端制造平台。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41/3.08/4.2亿元,给予公司2023年PE估值24倍,对应目标价12元,***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3-04-23 浏览: 163
     公司简介:目前,公司是***一家集P&S(粉末冶金压制成型)、SMC(软磁复合材料)、MIM(金属注射成型)三种粉末冶金行业主流或趋势增长技术于一体的企业。其中,公司在中国P&S行业处于领先地位,SMC和MIM处于***梯队。基于三大新材料技术平台,公司致力于为新能源和高端制造提供***佳的材料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公司公告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9000-9600万元,同比增长6%-13%,业绩拐点已经确立。   SMC板材已确立为公司的重中之重发展方向,规划产能超过10万吨。子公司东木科达是全球领先的制造商之一,涵盖从铁粉芯到高性能铁镍磁粉芯的全系列金属磁粉芯。2022年7月,公司完成收购德清陈欣100%股份,完善上游软磁合金粉原料布局,促进SMC板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2022年8月,公司公告拟在山西投资7亿元建设年产6万吨软磁材料产业基地,远期产能计划达到10.6万吨。2022年上半年,公司SMC收入同比增长23.3%, 毛利率上升2.3%***20.5%。   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了金属软磁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长。金属软磁磁粉芯因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光伏逆变器、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备、不间断电源和变频空调等领域。受益于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的持续提升,我们预测2025年全球金属软磁磁粉芯需求将达到28.7万吨,对应2021-2025年CAGR为17%。   MIM板块盈利能力明显回升,P&S业务领先地位稳固。2019-2020年,公司分别收购东莞华晶和上海富驰,切入MIM板块。2022年上半年,公司MIM板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4%,经营数据明显好转。随着公司在上海、连云港、华南三大基地的布局日益优化,公司MIM业务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P&S业务方面,2021年公司生产粉末冶金产品5.29万吨,连续六年位居***。未来,公司将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展国际市场,以保持P&S业务的稳定增长。 随着金属软磁粉末核心业务被确立为重中之重的发展方向,公司业绩有望充分受益于下游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高景气度。未来,公司将实现粉末冶金(P&S)、金属注射成型(MIM)、金属软磁材料(SMC)的协同发展,打造高端制造平台。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41/3.08/4.2亿元,给予公司2023年PE估值24倍,对应目标价12元,***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第1张   三大主业整合发展,打造***具竞争力的粉末冶金高端制造平台。公司三大主业属于制造新材料的广义粉末冶金范畴,可以实现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公司领先的P&S压制技术和MIM注射技术可应用于SMC复杂形状零件和精密小零件的制造,从而提高SMC板材的综合竞争力。三大主营业务的整合与合作,将有助于公司扩大下游光伏、电动汽车、储能、消费电子、机器人、5G通信、高效电机等新能源和高端制造应用的覆盖范围,实现公司经营的持续有效增长。   风险因素:下游需求小于预期的风险;公司扩张计划达不到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中国部分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复发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粉末冶金龙头企业,已将金属软磁磁粉芯业务确立为重中之重的发展方向。受益于下游光伏和新能源行业的高景气度,公司SMC业务有望高速增长,P&S和MIM业务也有望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3.08/4.2亿元,对应的EPS预测分别为0.23/0.50/0.68元。选取铂新材料、龙慈科技、云路股份、粤安新材、易通新材、晶研科技作为可比公司。目前,基于Wind的一致预期,上述可比公司2023年的平均PE估值为24倍。我们给公司2023年24倍的PE估值, 对应目标价12元,***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推荐阅读:

热缩管使用注意事项

软启动器的检修查验方式

不锈钢卡压式管件工艺加工过程介绍

TAGS:
推荐文章
Theme By sscmwl模板,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