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数据显示,6月中国汽车销量达250.2万辆,同比增长23.8%,好于历史同期水平。在此基础上,上半年我国汽车销售1205.7万辆,比1-5月下降6.6%,但降幅比5月收窄5.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受疫情反复、供应链不稳定、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在需求萎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下,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的考验。3月中下旬***4月,汽车产销大幅下滑,给行业稳定增长带来严峻挑战。
但依靠完善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基数市场,中国汽车产业依然表现出充分的韧性,短短三个月就恢复正常:市场销量从4月份的118.1万辆下降47.6%***6月份的250.2万辆,同比增长23.8%,走出了典型的“V型”探底。
在这一轮的考验中,政策从3月底开始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保证了物流的畅通,稳定了产业链的供应链,保证了供给端的稳定;5月底以来,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和稳增长的措施出台,全国一盘棋,供需双方同步发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其中“购置税减半政策”时隔多年再次推出,“取消二手车限迁”在讨论多年后真正实施。这一系列利好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税务总局数据显示,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首月,全国车辆购置税减税71亿元,减少车辆109.7万辆。
在这一轮考验中,新动能快速增长,汽车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星,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增长1.3倍,市场渗透率高达23.8%。即便是在车市“惨淡”的4月,汽车产销仍保持了43.9%和44.6%的同比增长,市场渗透率达到25.3%。
在过去的半年里,中国企业获得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全球***。上半年64.14万辆的销量创历史新高,突破56.4万辆。在全球电力出货量排名中,以、、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牢牢占据主要地位。
正是在严峻的考验下,汽车产业链以足够的韧性展示了强大的实力,加速了在全球市场的认可度。中国“智造”汽车正在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新名片”。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出口汽车24.9万辆,同比增长57.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2.8万辆,同比增长87.2%。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有望超过德国,逼近***大汽车出口国日本。
34.4%!
“淡季不淡”,车市超预期。
7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下降3.7%和6.6%。与1-5月相比,汽车产销降幅分别收窄5.9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
令人意外的是,6月车市反弹力度超出预期,销量250.2万辆,环比增长34.4%,同比增长23.8%。汽车产量249.9万辆,环比增长29.7%,同比增长23.8%。在这个增速的基础上,车市的“V型”走势有望发力。预计全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2700万辆。
纵观上半年,汽车产销“V型”走势明显:1-2月产销开局良好,平稳增长。3月中下旬呈现快速下跌态势。从3月到5月,它损失了大约100万辆汽车,6月份又出现了快速增长。4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在120万辆左右,同比下降逾四成,为近十年来同期单月***低水平。
“V型”低谷,车市面临供需两端的双重压力。3月中下旬以来,上海、长春等地疫情持续发酵,供应链受到影响。再加上芯片短缺,汽车行业在生产端压力很大。线下渠道的正常运营也受到了影响,消费者对市场持观望态度,需求端表现相对低迷。
但***终结果显示,中国车市在5、6月的关键窗口期强劲反弹,且充满韧性。尤其是6月份,车市不同于往年的传统淡季表现,反弹力度超出预期。其中,中国车企的表现可圈可点。上半年十大企业(集团)总销量为1034.3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85.8%,其中只有广汽、奇瑞汽车等三家企业销量高于去年同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世华表示:“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走出低谷,目前国内汽车产销已全面恢复正常水平。”中汽协预测,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00万辆,同比增长3%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2300万辆,同比增长7%左右。
71亿元
政策托底,供需两端快速复苏
稳定生产保障供应,减免燃油车购置税,补贴促进二手车市场流通...今年以来,在汽车行业供需两旺的压力下,***和地方政府频频出台稳生产保供应促消费的重大政策,以恢复行业良好发展态势,释放消费活力。仅6月份,全国燃油车购置税减免金额就达71亿元,减免车辆109.7万辆。
3月以来,长春和上海作为重要的汽车城市,受到疫情的严重打击,人员回流有限,物流运输不畅,很多关键零部件遇到供应困难,进而传导和放大了对下游经营的不利影响。
为了突破汽车供应链的断点、堵点、堵点,一系列政策迅速出台。“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顺畅协调平台”建立高效顺畅的信息沟通和处理平台,加强供需对接;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企业要建立“白名单”制度,加强省区间协调,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产业链供应链逐步复工,零配件短缺逐步缓解,行业供应链问题逐步缓解。以SAIC为例。6月份生产汽车49.24万辆,同比增长50.4%,环比增长36.7%。产能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正常水平,上海超级工厂产能利用率恢复到100%。6月份全国汽车产量249.9万辆,环比增长29.7%,同比增长23.8%。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世华指出,汽车产销已经全面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稳生产、保供应的供给侧政策的同时,还有“促消费”的亮点。促进汽车消费对于拉动内需、稳定宏观经济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从《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回升的意见》到一揽子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都明确提出要稳定增加汽车等商品消费。
今年我国第三次实施购置税减免政策,以真金白银的优惠刺激占据汽车市场很大一部分的燃油车市场。此外,购车补贴、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一系列“组合拳”也一起打出。
据不完全统计,在***政策的明确引导下,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其中,地方政府的整体优惠力度大于燃油车,包括对以旧换新和汽车下乡的额外优惠,购车补贴或发放各种形式的消费券。
同时,优化使用环境、促进汽车市场流通发展、盘活市场是今年促消费政策的特点。以上海、深圳、广州为代表,限购城市增加购车指标,进一步释放有购买力人群的消费需求;随着***五年二手车限迁政策取消和汽车流通壁垒开放的加速实施,二手车市场在松绑后将逐渐释放活力。北京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萌预计,系列政策将使交易量增加7%,即70万-100万辆二手车的交易量。
6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消费政策可穷尽,要求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政策的实施预计今年汽车及相关消费将增加2000亿元左右。
27.4%!
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歌猛进”
相比整体车市的“V型”走势,新能源汽车可谓是高歌猛进,产销量不断创新高。6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份额达到21.6%。在乘用车市场,6月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27.4%,1-6月累计渗透率为24.3%。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总结道:“疫情下,公共出行更多的是向私人出行转变,而在高价格的背景下,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新能源汽车,所以中国产业的优势进一步变成了增量优势。上半年,CRRC的世界份额已经达到59%的超高水平。”
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爆发式增长中,中国汽车企业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以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前16家企业为例,占比85%,其中13家企业来自中国。
目前,中国品牌乘用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已达39.8%。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将继续提升,这对于拥有市场主导权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说,是一个额外布局新能源的好机会。除了带来增量,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成为车企冲击高端的阵地。曾经平淡的MPV市场,随着新能源产品的加入,变得辉煌起来。上半年,蓝兔梦想家、SAIC荣威iMAX8 EV和腾势D9三款“充电”高端MPV进入市场。
与此同时,合资车企也在奋力追赶。宝马上半年在中国市场交付了37.87万辆宝马和MINI品牌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4.6%,奔驰的EQ产品第二季度在中国市场实现了28%的环比增长。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批发销量为8.39万辆,占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一半以上。
中汽协分析认为,与燃油车相比,虽然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也受到疫情影响,但各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产品都非常重视,供应链资源也以新能源汽车为主。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整体产销完成情况超出预期。
目前,有业内人士预测,到2022年底,CRRC的普及率将超过35%。中汽协预测,今年国内汽车总销量将达到2700万辆,同比增长3%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预计2300万辆,同比增长7%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56%以上。
265%!
造车新势力正在激烈角逐。
传统造车新势力三大品牌“威小李”坐不住了。
265%,这是零跑汽车交出的上半年销量增速。上半年,零跑汽车累计交付量为51,994辆,同比增长超过265%。1-6月,哪吒汽车交付了63,131辆汽车,同比增长199%,不断挑战传统汽车的新品牌。
2022年上半年,是造车新势力市场格局洗牌的上半年。以往由韦小立牢牢占据的前三席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洗牌。广汽爱安1-6月累计交付100,251辆,成为上半年造车新势力交付***,以10万辆的突破领跑行业。
新势力中,第二季度交付34422辆,1-6月交付68983辆,夺得半年度销量桂冠,是去年同期累计交付量的2.2倍。第二季度共交付28,687辆,较2021年第二季度增长63.2%。1-6月,理想交付量达到60403辆。跌出“***阵营”的依然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二季度共交付新车25059辆,同比增长14.4%;1-6月,新车交付50827辆,同比增长21.1%。
作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块“大蛋糕”吸引了无数企业。在技术竞争的升级下,造车新势力的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的趋势更加明显。
新势力先锋魏晓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可能成为“常胜将军”。比如今年哪吒表现突出,成功晋级“***阵营”。赛勒斯销量快速攀升,成为新能源市场格局中的新亮点。6月赛勒斯交付7658辆,上半年累计交付量达到21581辆,潜力巨大。
今年下半年,新势力继续保持“冲刺”态势。ES7全球***,2022 ES8、ES6、EC6同步发布;AITO要求M7正式发布;小鹏G9三季度上市;***理想的计划是明年推出三款新车...
26000元!
涨价潮席卷市场。
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掀起了一波轰轰烈烈的涨价潮。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有16家车企宣布对旗下新能源汽车进行提价,幅度从3000元到2.6万元不等,涵盖Model 3、Model Y、小鹏P7、P5、零跑C11等数十款主流新能源汽车。
涨价***高的零售润C11为2-3万元。其中,理想、小鹏、比亚迪、广汽爱安等品牌纷纷提价。李一个就涨了11800元,从4300元一路涨到2万元。欧拉2022欧拉好猫(含GT版)全系车型均涨价6000-7000元。威马汽车两次涨价,一周内三次涨价,***高涨幅达2万元。
对于车企来说,涨价不是好事,消费者的“不买账”直接影响销量。但锂、钴、镍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企业造车成本居高不下,价格普遍上涨也是无奈之举。以碳酸锂为例,均价一度超过50万元/吨,同比涨幅超过900%。
不仅如此,从芯片短缺到锂、钴、镍成本上涨,汽车行业今年频频遭遇供应链“卡脖子”问题。作为高精尖复杂的工业产品,汽车原材料和零配件的生产需要多方合作,两者缺一不可。为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供需对接,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时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提高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水平。
上半年,比亚迪投资30亿元入股,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合作开发收购锂资源,加大锂产品采购力度,确保供应链稳定和成本优势。奥迪股份公司(中国)与青山集团签署了两项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三方成立了一家专注于镍钴原材料生产的上游合资公司。预计合资公司的总原料产能可满足160GWh(吉瓦)的镍钴原料需求。
1.3倍!
中国制造迎来“出口热”
中汽协数据显示,上半年汽车企业出口121.8万辆,同比增长47.1%,新能源汽车出口20.2万辆,同比增长1.3倍。
上半年,在疫情的反复影响下,国内汽车行业受挫,汽车品牌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中国制造迎来“出口热”,今年出口量有望超过德国,逼近汽车出口***大国日本。
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以前中国汽车低价出口,现在国产汽车不断走向中高端市场,出口欧美,与传统国际车企争夺中高端市场。
自主品牌在国外的知名度逐渐提高,欧洲成为很多车企的目的地。7月13日,第100万辆MG下线。今年***季度,MG全球销量达到13.5万辆,在欧洲市场占据0.76%的市场份额,是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好成绩。今年上半年出口超过10万辆,超过65亿元,比去年增长近一倍。
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制造和出口的新动能。2021年,蔚来正式进入挪威市场。2022年,蔚来的产品和全系统服务将正式登陆德国、荷兰、瑞典和丹麦,到2025年,为全球超过25个***和地区的用户提供服务。理想、小鹏、爱知、威马、蓝兔等新车品牌相继进入欧洲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逐渐升温。
中国品牌受欢迎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角色的转变。中国制造的汽车质量和技术竞争力不断提升,产业链相对完善,产能稳定,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推动了海外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形成了这次出口浪潮。国内新能源汽车正在延续燃油车未竟的事业,出海成为拉动出口的新增长点。
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汽车出口不再是简单的出海模式,而是通过海外直接投资设厂、跨界品牌合作,进一步深化出口模式。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一个质变。
中国车企出海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销量的不断提升,还有如何发挥技术品牌和品牌效应提升中国制造的附加值。SAIC、长安、长城、吉利、奇瑞等中国汽车企业纷纷在海外市场设厂,以技术投入助力未来出口业务,确保中国品牌真正在海外扎根。
南方日报记者魏宏全龚郭晓鸽
统筹:郭晓鸽
推荐阅读:
- 推荐文章
-
- XMDA 系列智能数显控制仪表的基本概述
- 防爆电动执行器的特性功能剖析
- 怎样解析确诊真空断路器产生的常见故障
- 影响到在我国多功能电力仪表发展趋势的要素
- 跌落式熔断器的原理、实际操作的常见问题
- 各种污水泵的主要用途和维护保养
- 直流变频型EPS应急电源的技术优点
- 充气柜内部故障所带来的危害
- 选择欧姆龙继电器正确型号的方法
- 工业插座的挑选购买技巧
- 充气柜发展前景
- 工业插头安装接线的步骤
- 工业插头的***优点有什么
- 智能漏电断路器短路故障时电气设备还会被损坏?
- 交流接触器与中间继电器的对比
- 双电源转换开关安装须知
- 紫外线对双壁热缩套管的影响
- 谈谈双电源自动开关的使用范畴
- 自力式调节阀与电动调节阀的相似之处及清洁方法
- 空调当中使用交流接触器的用处?
- 防爆电动蝶阀执行器选用
- 防爆电动球阀本质区别
- 防爆电动球阀技术问题分析
- 水银滑环ct采样方式详解
- 电缆附件的价格高低分析
- VS1-12真空断路器检修标准规范及解决方式
- 电动调节阀在修理之后的重组
- 怎样提高水银滑环产品的总体生产工艺
- 高压环网柜种类和特性
-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主机存在哪些优点
- 导电环的概念界定
- 箱式变电站及一二次融合环网柜,你清楚多少?
- 导致扎带断裂的原因分析
- ***式断路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 防爆配电箱怎么连接及布置电线
- 矿用滤芯的保养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 安全挂锁要满足哪些作用?
- 水银滑环在CT机设备上的应用
- 电流电压信号传感器的分类
- 尼龙扎带选用技巧
-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使用小知识
- 浙江结构拉缝板的使用特点
- PVC结构拉缝板维护的重要性
- 35KV避雷器故障检查方法
- 自力式调节阀在应用中应留意难题?
- 热缩套管专业知识
- 应急照明控制器运行原理是什么?
- 防爆电动执行器应用注意事项
- 高压直流接触器选型注意事项
- 尼龙扎带常见类型以及特点
Theme By sscmwl模板,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