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逆变器厂商纷纷冲到超级风口,储能业务集体飙升。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3-04-13 浏览: 287
     随着a股上市公司中报披露的收官,阳光电源(300274。SZ)、金朗科技(300763。SZ)、古德威(688390。SH)、德业(605117。SH)、赫迈(688032。SH)和豫能科技(688344。   虽然业绩细节喜忧参半,但可以看出头部厂商已经开始了储能赛道的“第二曲线”,找到新的市场补充的二线企业早已摩拳擦掌。然而,在变频厂商集体出海的背后,切入储能赛道是一次全新的渠道和商业布局上的考验。   估值溢价,毛利攻击   储能产业链中价值和壁垒***高的两个环节& mdash& mdash储能电池和储能转换器供应商正迎来市场空间倍增和估值溢价的双重红利。   今年以来,微型逆变器赚足了眼球,不仅诞生了两只股价超高的股票& mdash& mdash禾迈股份、豫能科技,又一只十倍牛股近日诞生。   自2021年4月20日德业股份登陆上交所以来,其股价一直如火如荼,从32.74元/股的发行价到448元/股的高点。但***近有所下滑,市值已经不到900亿。截***8月31日,报收于367.95元/股。   市场给予德业股份的高估值,其实与其业务重心的转移密不可分。到今年上半年,公司已完成从传统家电向光伏逆变器产业的业务转型,逆变器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传统家电热交换器业务,成为公司***大业务。   转型成功的德业股份正在构筑自己的护城河,专注于微型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和串联并网逆变器业务。这三项业务上半年营收均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62.02%、241.63%和91.1%。   阳光电力也开始了储能业务的“第二曲线”。储能系统业务上半年收入23.85亿元,同比增长159.33%,占总收入的19.42%,同比上升8.22个百分点。储能系统的发展也成为太阳能供电的第二个增长极。   虽然欧洲加速能源转型、电价上涨、储能补贴等使海外市场需求急剧增加,但反复爆发、IGBT、电池、组件等核心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也在阻碍国内厂商出海的步伐。   上半年业绩承压、净利润缩水60%以上的古德威表示,由于半导体、大宗商品、国际物流等成本大幅增长、公司长期战略布局、员工数量增加、股权激励计划等原因,期内费用增速远高于营业收入增速,导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同样被毛利率下滑困扰的还有阳光电源。公司在中报业绩会上指出,4、5月份的疫情影响了公司的发货节奏,6月份基本恢复正常。并且6月份的部分出货会在第三季度确认,公司第二季度的业绩会受到一定影响。   对于储能业务,阳光电源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电池基本处于上升趋势,对公司储能系统业务的毛利率和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压力。第二季度储能系统业务的毛利率也低于***季度。   “现在储能新订单基本执行的是配方报价合同,可以保证我们储能系统业务的毛利率。此外,下半年家用存储的出货量将会增加,因此我们判断下半年储能的盈利能力应该会有所提升。”阳光电源管理层在中报业绩会上表示。   无独有偶,金浪科技也有一些“甜蜜的烦恼”。虽然资本市场的股价一路攀升,甚***达到了上千亿的高市值,但却面临着手中订单的堆积和毛利率的下降。   “***近几个月,每个月新产生的订单远高于可以交付的订单,订单堆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这是公司未来的重点方向。”在中报业绩会上,金朗科技管理层坦言。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金朗科技储能逆变器业务增长迅速,出货5万到6万台,对应2021年出货超过3万台。该部分业务收入达到2.98亿元,同比增长348.72%,收入占比从去年的4.57%提升***12.21%。   增值产品,构筑高壁垒   金朗科技选择及时扩产,预示着2022年三四季度将是变频器产能快速提升期。公司预计,如果供应能力充足,订单需求充足,2023年出货量乐观。   古德威此前也已发布定增,拟募集不超过25.4亿元,主要用于建设30GW并网逆变器、10GW储能逆变器和4.5GWh储能电池的产能,将进一步增加并网逆变器和储能产品的有效供给。   华鑫证券***新研究报告指出,储能电池的主要参与者是动力电池厂商,储能转换器的主要参与者是光伏逆变器厂商。中企凭借技术、产能、渠道优势占据较高市场份额,未来有望继续提升。   由于光伏逆变器和储能逆变器的供应商和用户高度重合,对于主营业务为光伏逆变器的厂商来说,发展储能逆变器业务可以共享渠道和品牌资源。并且在技术能力上,储能逆变器可以升级光伏逆变器的生产线,实现产品增值。   在光伏平价上网的推动下,光伏逆变器的成本不断被压缩,储能逆变器可以给厂商带来更高的溢价。因此,近年来,以光伏逆变器起家的老牌逆变器企业逐渐向利润更高的储能逆变器渗透。   微逆变器两大龙头之一的禾迈也表示,储能逆变器已于上半年小批量试制,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投放市场,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但对于成熟的逆变器厂商来说,也需要思考市场定位。   金朗科技认为,看好国内分布式系统业务,相信这个市场未来前景很大。但对于大型储能设备,目前国内地面电站业务盈利能力较弱,公司计划在时机成熟时切入市场。   阳光动力更是直言不讳。国内储能项目毛利较较低,公司将维持国内储能基本装机容量,专注海外市场。该公司的目标是占据全球市场20%以上的储能份额。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的逆变器国内出货12GW,海外出货约19GW。   值得一提的是,逆变器厂商正在尝试提供集成解决方案和配套销售的包装产品。阳光电源推出了两种家用储能锂电池,可与双向储能逆变器配合使用,形成“光伏+储能”系统,实现家庭用电自发自用。金朗科技在欧洲市场的销售不仅供应储能逆变器,还供应一体化外壳。客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品牌的储能电池自行组装。   根据IHS Markit的研究报告,到2022年,并网储能逆变器的规模将增加到7GW。2018-2022年,全球储能逆变器市场预计为63GW,呈快速增长趋势。   新能源风口下,集体坐船出海的中国变频厂商的座位会不会变?值得期待。

推荐阅读:

小型断路器的选型方法

电气开关锁常见型号

环网柜的结构组成详解

TAGS:
推荐文章
Theme By sscmwl模板,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