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建筑师》杂志主编黄居正曾在日本待了7年,从此对日本现代建筑有了自己的论述。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3-04-20 浏览: 194
     《建筑师》杂志主编黄居正访谈   《建筑师》杂志主编黄居正曾在日本待了7年,从此对日本现代建筑有了自己的论述。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他坦言从未见过班茂在成都的临时住所,但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的感觉是“把这种相对经济的日本灾后建筑带到中国来,还是挺有意义的”,他还表示班茂获奖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我也看了他的一些***新作品,我发现有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地方,就是他开始探索用新材料建造结构的新方式。这种以材料为基础的结构的提升,对建筑的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不要说建筑知识形式或者空间。”   早报记者:与去年的普利兹克奖伊东丰雄不同,班茂获得这个奖项有些让人意外& mdash& mdash这是日本建筑师连续第二年获奖。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似乎更具实验性。你个人对这个普利兹克奖的结果感到惊讶吗?你对此有何评论?   黄居正:毫无疑问是事故。日本建筑从葛覃建中开始就形成了一个谱系,但坂本在这个谱系中的地位却很不确定。意外也可能是因为他的建筑不太出名。他的建筑是一种具有明显社会意义的实验性建筑,但对建筑本身的空间或形式的探讨并不明显。这也是事故的原因。但另一方面,只要是在世界上出了名、名字为我们所知的日本建筑师获得普利兹克奖,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因为日本建筑的整体水平决定了创作的土壤,决定了坂本这样的***建筑师会做出好的作品。   早报记者:日本建筑师达到这样的高度了吗?这是否也与他们二战后与西方的交流以及之后自身风格的发展有关?   黄居正:是的。这种趋势其实可以追溯到二战前。在此之前,日本与西方社会的交流非常密切,包括引进了柯布西耶等一些***的建筑师。二战后的五六十年代,奠定了日本建筑的发展基础。1960年,世界设计大会在东京举行。日本建筑师提出了自己的建筑理念,形成了新陈代谢派。到这个时候,他们不仅有了自己的作品,也有了对西方形成一定影响的实力。如你所说,他们的建筑融合了西方建筑,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经典的现代建筑,日本建筑有一种“日本性格”,他的思维也不同于西方建筑,这就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个人认为,事实上, 我觉得日本那些50-70年代的建筑比较厉害。虽然今天的日本建筑精致典雅,也探索建筑本身,但与以前的建筑相比,缺乏力量感。   早报记者:什么意思?   黄居正:比如1964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葛覃设计的代代木***综合体育馆、1958年开工建设的千花竹楼等等。当时的代谢派实际上与当时日本社会经济的崛起有关,是一群日本年轻人争夺文化权利的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所以,你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尝试下,建筑与社会之间的张力和力量。   早报记者:近年来,关于普利兹克奖出现了一些争议,比如说它忽略了建筑师的合伙人或者合伙人的实力,比如质疑它的圈子小。如何看待这些争议?   黄居正:我不太了解这些纠纷。但有一点,就是不要迷信普利兹克奖。记得1986年,普利兹克奖颁给了德国建筑师戈特弗里德·玻姆,1988年,普利兹克奖颁给了美国建筑师戈登·邦夏,1994年,又颁给了法国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波尔赞帕尔克。现在二三十年过去了,谁还记得他们?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已经被时间的波浪冲刷,没有人记得他们。所以,即使获得普利兹克奖,也未必会留在历史上。而且普利兹克奖的评委也在不断更新,他们也会做出一些政治上的考虑。比如今年的班茂,以材料创新闻名,但他做了很多灾后重建,灾后迅速介入很多地区, 并获得了很多社会意义。普利兹克奖也需要考虑一种平衡。如果这个影响力如此之大的奖项一直只关注建筑本身,那么它就成了建筑行业内部的奖项。它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推荐阅读:

充气柜安装注意事项

安全性阀门锁的采用标准

电气开关锁常见型号

TAGS:
推荐文章
Theme By sscmwl模板,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